close

返鄉置產台商到哪去了?這是許多豪宅建商及代銷業者的疑問。

答案是,他們還在;但是有兩個因素促使他們停手了。

因素一:貸款成數降,現金來源得曝光

自從央行公布豪宅房貸不得逾六成的規定,許多專門做富商房貸的銀行部門業績驟降。因為,以往由於這些富商的信用紀錄及還款能力相當好,因此銀行都積極爭取讓這些富商客戶貸更多的錢,給予最優惠的利率條件與最高額的貸款成數,所以這些富商即使大部分資產都在海外,在台灣資產有限,仍然可以借到很多錢來買豪宅,下手不手軟。

然而,自從豪宅房貸成數降至六成,富商們得自備四成現金。區區幾千萬對這些富商來說雖不是問題,但是要他們把資金從海外轉進來,就會碰到要解釋現金來源的問題,國稅局就會盯上是否有漏報境外所得的情事。

由於目前世界各國都缺錢,債務危機擴大的美國也在追查這些擁有綠卡的富商境外所得。所以擅長稅務規劃的富商們,一旦資金來源曝光,就恐怕有被追境外所得稅甚至雙重課稅的風險。許多台商在海外有數十億的公司與個人資產,但是在台灣只有資本額一千萬的分公司,所以繳稅有限。

但是,為了買房匯入大量資金,就會有說明現金來源的問題。這些富商們為了保持低調避免被追稅,乾脆就縮手不買了。這大概是政府當初降低豪宅房貸成數始料未及的結果,比起頗受爭議的奢侈稅政策,至少有限縮豪宅買氣十倍以上的效果。

因素二:在台灣買房的機會成本偏高

隨著房價的節節升高,少了銀行的大量融資支持,富商們就要認真思考,把資金配置在台北是否是最好的選擇。根據Global Property Guide的研究,台北的房地產收益評等已經敬陪末座。不管是考量偏低的租金收益,或者是後續房價是否續漲的疑慮,在台北買豪宅的誘因似乎不大。

在美國英國買套房公寓,可以兼顧子女未來就學需求;在日本買公寓華廈,可以獲得穩定的資金收益;在馬來西亞買酒店式公寓,可以享受長期經濟起飛的資本利得。到越南買房子,可以作為台商設廠布點的前哨站。

當這些返鄉置產台商遊走全世界,回到台北以後,到底有什麼誘因讓他們願意掏自己的錢,冒著境外所得曝光的風險,買一棟總價數億的豪宅?

只要找到了這個誘因,應該就能解決大多數豪宅建商及代銷業者的疑問了。



還在守著大坪數豪宅空屋,巴望獲得返鄉台商青睞的建商們,除非對上述兩大因素有解,不然還是建議快快變更設計,造福真正有需求的首購族群吧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黃 的頭像
    小黃

    大宗物資貿易的經驗談

    小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