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動產是銀行融資很喜歡的擔保品,有好標的及好信用,其實投資不動產的本金也可以很少。
專業不動產投資人,要跟銀行做好朋友,因為融資幾乎是不動產投資金額裡最重要的一環。看到好的投資標的,除了向服務的私募基金分析介紹外,第一件事也是打個電話問問銀行的朋友,以該標的估價報告及投資法人的信用,約可融資多少金額。由於實際買賣的交易金額是祕密的,因此,曾經出現投資法人借錢買不動產投資,銀行融貸的金額超過其實際交易金額,結果該投資法人順利買下該不動產,手中還多出一筆現金。

若有人很自豪地說自己投資不動產全是用現金不需借錢,除了拍手鼓掌肯定他的財力外,也會搖頭嘆息他失去了更多投資其他不動產的機會。台灣目前仍屬一個融資利率偏低的國家,對不動產投資進行融資有以下好處:

*讓原本資金不足的投資項目變為可能。
*使用自有資金加上債務融資來購買價值較高的精華型不動產。
*保留資金用於其他用途,包含其他的投資。
*透過購買其他的投資分散風險,在某投資失敗的情況下,可以實現避險保值。
*透過正向的財務槓桿增加收益率(若是自有資金降低50%,同樣的投資,其收益率約可增加一倍)

然而,投資人仍要考慮融資的風險:
*不動產融資的比例越高,利率變動及不動產收益能力產生變化時,其財務風險更高。
*當利率提高,後續接手不動產的買主就越少。
*隨著利率提升,其投資價值會相對減少。
*當每年還款金額提高時,該投資案的現金流會減少。



由於融資有每年還息或還本的壓力,因此投資該不動產的收租能力成為最關鍵的還息還本來源。在奢侈稅的實施下,之前投資客以住宅商品投資買賣三個月即獲利出場的時代已經過去,此時專業不動產投資人應更專注於具穩定收益的商業不動產。有抗跌的好區位,有好的租戶與租金收入足以應付融資每年繳款並有餘,加上可以預期的政策與重大公共建設讓該區域加值,這幾個條件都符合了,就會是很好的投資標的;同時在銀行眼裡,這也是很穩健的擔保品。此時談到好的貸款利率,同時壓低期初購買不動產的成本,一個完美的財務槓桿就出現了。

一般私募基金投資不動產,其投資週期約三至五年,若能爭取此階段只還息不還本,其每年現金流壓力就會降低不少。但若是借超過十年以上,在我看來已是自用型不動產,不算投資,宜適時降低財務槓桿的比例。
arrow
arrow

    小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